2016-2-27 13:49:57
一、國內外新型食品包裝膜的發展現狀
國外最近研制開發出利用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在PET、BOPP等基材上蒸鍍SiOx、AlOx等無機氧化物涂層,得到高阻隔性的包裝膜。涂硅膜對溫度還有相對的穩定性,適用于高溫蒸煮殺菌食物包裝。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業研究服務機構發現將牛奶蛋白干酪素和水以及甘油混合在一起,能生產出一種抗水性強的可食用食品包裝膜。他們使用二氧化碳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溶劑,從牛奶中分離出乳制品蛋白。由此生產出來的食品包裝膜光滑、透明、完全可食用。并且能夠防止食品暴露在氧氣和水分中,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并且改善了包裝膜的外觀。
加拿大一家公司研制出可測病原菌的食品包裝膜,它利用以蛋白為基礎的抗體來檢測,該包裝膜可以檢測出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病原菌,當接觸受到污染的食品時,即發生變色反應,從而確定有病菌污染,避免因食品變質而對人類造成危害。
四川某公司開發出一種新型防偽包裝膜。這種包裝膜的優點在于能在光照下很明顯地顯示出無法偽造的激光全息圖案和文字。薄膜上有由激光全息攝影特制的金屬版,在塑料薄膜上壓印出深淺各異的壓痕。根據生產的要求,既可以分布在整個包裝膜上,也可以在某一指定位置分布,從而増強防偽特性的同時也不影響產品外包裝的美觀。
二、國內關于食品包裝膜衛生標準情況
國內對于包裝材料的溶出物,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相應的規定,如衛生部頒布的原材料標準GB9691《食品用聚乙烯樹脂的衛生標準》、GB9693《食品用聚丙烯樹脂的衛生標準》和GB9683《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等。這些標準對于蒸發殘渣乙酸乙醇等、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含量等做了相關規定。此外, GB9683《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中還增加由于復合加工時釆用的膠粘劑產生的二氨基甲苯的含量指標。國外的指標中,如歐盟還有鎘、砷等重金屬,酚和胺含量的規定。
然而,目前國內沒有對食品包裝材料衛生安全制定統一規范,如在GB/T10004-1998《耐蒸煮復合膜、袋》的標準中主要規定了溶劑殘留量不大于10mg/mz,但并未指明是何種溶劑,在10mg/mz的范圍內各種溶劑量也未有更為詳細的劃分。在塑料薄膜加工成型過程中,會加抗氧化劑、增塑劑、抗靜電劑等助劑,在制備復合包裝膜時,還要經過油墨的印刷、膠粘劑的復合加工過程。油墨和膠粘劑含有微量有害物質,然而目前,還沒有單獨的衛生標準,也沒有全國統一的產品標準。所以,存在很大的漏洞。
總體來看,我國食品包裝標準已不能完全滿足目前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食品包裝標準的完善工作已勢在必行。食品包裝膜向綠色化和標準化發展綠色包裝是指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夠循環利用或在自然界易于降解,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適度包裝。食品包裝膜作為包裝材料的一部分,綠色化的趨勢是必然的。可降解膜、可食性膜和水溶性膜等均為近年來世界各國研發的綠色化包裝產品,采用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等天然大分子聚合物作為包裝膜的研究也得到蓬勃發展。同時,為保證食品包裝的規范和衛生,食品包裝膜的生產應朝著統一標準和規格的趨勢發展,與國際化標準接軌,使廠家生產安全的食品包裝膜有相應的技術支持,檢測部門的檢測工作有據可循,消費者則能放心使用。
版權所有:廣東鍾藝包裝新材料有限公司 | 粵ICP備06110756號 | 粵公網安備44050702001361號
|
技術支持:啟成網絡